北印携手塞尔维亚科技馆 以科技艺术赋能中塞七十年友谊新表达
栏目:媒体报道 发布时间:2025-04-23
 4月10日,“光印——中塞友谊70载全息影像特展(Light of Friendship: 70th Anniversary of China-Serbia Friendship in Holography)”在贝尔格莱德塞尔维亚科学技术馆盛大开幕。此次展览由北京印刷学院携手塞尔维亚科学技术馆联合主办,展期为一个月,将持续至5月10日。展览不仅充分展现了北京印刷学院在前沿科技与艺术融合领域的独

  4月10日,“光印——中塞友谊70载全息影像特展(Light of Friendship: 70th Anniversary of China-Serbia Friendship in Holography)”在贝尔格莱德塞尔维亚科学技术馆盛大开幕。此次展览由北京印刷学院携手塞尔维亚科学技术馆联合主办,展期为一个月,将持续至5月10日。展览不仅充分展现了北京印刷学院在前沿科技与艺术融合领域的独特魅力,更通过跨文化的深度合作与叙事,生动地诠释了中塞两国人民七十年深厚友谊的时代印记,为观众呈现了一场极具文化内涵与科技感的视觉盛宴。

  本次展览应塞尔维亚科学技术馆邀请,由北京印刷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田忠利教授指导。展览受到了塞尔维亚文化部、北京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会、北京印刷学院设计艺术学院、新媒体学院、外事处、北京印刷学院美术馆等的大力支持,项目整体由设计艺术学院全息艺术实验室牵头执行,与塞方团队通力合作、远程联动,历时10个月共同完成了主题策划、展览规划、内容设计、展品创作、媒体制作、空间构建、色彩系统等全方位、全流程的综合创意设计与文化表达,彰显了学校“创意设计 艺工融合”学科特色及在大型文化活动中积累的丰富经验与卓越表现。

  开幕式:跨越语言与时空的文明对线,展览开幕式于塞尔维亚科学技术馆正式举行。塞尔维亚文化部部长助理达尼耶拉·瓦努希奇(Danijela Vanušić),Bsport体育平台塞尔维亚科学技术馆馆长佐兰·莱维奇(Zoran Lević)及该馆核心工作人员、中国驻塞尔维亚大使馆二等秘书程凯,贝尔格莱德中国文化中心副主任王爱平,北京市对外友协副会长、北京印刷学院院长田忠利(线上)以及策展与设计团队——设计艺术学院全息艺术实验室主任、展览总策展人王硕,新媒体学院教师、展览色彩视觉设计杨洁,设计艺术学院教师、展览装置艺术设计高扬,展览协作助理、贝尔格莱德大学博士生王心璐等出席开幕式。

北印携手塞尔维亚科技馆 以科技艺术赋能中塞七十年友谊新表达(图1)

  田忠利在致辞中表示,2025年是中塞两国建交70周年的重要时刻,七十年来,两国人民在相互尊重与互利共赢中书写了跨越时空的友谊篇章。从文化交流到科技合作,从教育互通到民间往来,双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铁杆情谊”的深刻内涵。今天,我们选择以全息影像这种前沿科技艺术形式,回顾两国携手走过的光辉历程,展望未来合作的广阔前景,这既是对历史的致敬,更是对未来的礼赞。光印展是北京印刷学院“科技+艺术”融合育人理念的重要体现,将科技之光转化为文化之影,传递中塞情谊。

北印携手塞尔维亚科技馆 以科技艺术赋能中塞七十年友谊新表达(图2)

  佐兰·莱维奇(Zoran Lević)对展览的成功举办表示祝贺,并感谢来自中国和塞尔维亚的联合团队为展览倾注的心力与创造。他表示,这次展览标志着我们与北京印刷学院合作的良好开端,也为科学技术馆探索旧有科技与新兴媒介结合提供了崭新范例。

北印携手塞尔维亚科技馆 以科技艺术赋能中塞七十年友谊新表达(图3)

  王硕表示,展览是一次横跨文明、科技、艺术的创新型转化,我们希望通过光的媒介激发观众对过去的理解和未来的想象。此次展览选取的70余件全息影像艺术作品,充分体现了学校在新技术进步中促进文艺创新的有效成果,这些作品不仅解构了中国传统符号的光学基因,更通过算法重构中塞文化元素,实现从信息记录到感官共鸣的科技转化,引领观众进入沉浸式文明体验场域,使流光溢彩同频共振,在空间中构建超越物理边界的文明共同体。

北印携手塞尔维亚科技馆 以科技艺术赋能中塞七十年友谊新表达(图4)

  本次展览共展出全息艺术作品70余件,全部由全息艺术实验室创作与提供,围绕“自然与生态”“科技与文化”“符号与记忆”三大核心主题进行策展,以全息影像这一前沿媒介重构文明图景与时代精神。

  展陈空间划分为两大板块:一部分嵌入塞尔维亚科学技术馆的常设展项之中,与原有展品形成“旧技术与新媒介”的时空对话。例如,在百年前的管风琴前陈列和平鸽主题全息影像,在古老自动钢琴装置前呈现动态全息乐谱,在“特斯拉的哥伦布之蛋”实验装置旁展出尼古拉特斯拉的动态全息肖像,Bsport体育平台形成历史记忆与数字影像交织的独特叙事。

  展览作品涵盖广泛,风格多元,内容跨越传统与当代:既有体现中国文化意象的《京味三星堆》、首都博物馆蛇年文创作品《幻彩蛇影》、青花瓷盘、北京2022年冬奥会主火炬“大雪花”等经典形象,也有科斯迈纪念碑、尼古拉特斯拉等代表性的塞尔维亚文化符号。此外,中塞文化融合创作《联结》亦作为本次展览的重要呈现,体现双边文明交流的当代表达。

北印携手塞尔维亚科技馆 以科技艺术赋能中塞七十年友谊新表达(图5)

  “和合区域”:由和平鸽、Bsport体育平台叶片与《Imagine》乐谱构成的装置区域,象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全球文化和合共生;

  《几何》:构建光影交互场域,观众可亲手操作吊灯与装置互动,探索光与影的动态关系;

  全息儿童卡牌:为学龄前儿童设计的科普类展品,以数学启蒙为核心内容,寓教于乐;

  全息背板设计方案:来自北京印刷学院与知名品牌合作的手机全息影像背板概念设计,展现科技美学在数字消费品中的前沿应用;

  《青椒》系列:向摄影师Edward Weston致敬的全息静物组作,以高保真数字视觉语言再现蔬果肌理,探索传统影像与全息艺术的结合可能;

  《内联升布鞋》: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内联升千层底布鞋”通过全息方式进行数字化再现,展品呈现出其复杂精妙的传统工艺结构与质感细节,彰显中华非遗技艺的当代表达。

  团队还为此次展览精心设计了专属纪念品徽章“China-Serbia Friendship 70”。随着光影的流动,徽章上的文字将呈现出灵动的动态效果,仿佛在诉说着两国友谊的深厚与悠长。此徽章被巧妙地放置在科技馆活字印刷区域,寓意着中塞友谊如同古老的活字印刷术一般,历经岁月的沉淀,依然清晰且深刻地印刻在两国人民的心中,传承不息,历久弥新。

北印携手塞尔维亚科技馆 以科技艺术赋能中塞七十年友谊新表达(图6)

  此次展览类型多样、内容立体,不仅展现了全息艺术在教育、科技、美学等领域的广泛适配性,也体现了北京印刷学院推动多学科融合、以科技服务文化传承的探索成果。展览整体兼具观赏性、知识性与互动性,为各类观众群体带来一场通感共鸣与时代对话的沉浸体验。

  本次展览以“光印(Light of Friendship)”为视觉叙事主轴,由全息艺术实验室团队主导整体视觉系统设计。设计团队在充分调研塞尔维亚地理气候、城市景观、展馆空间与自然光照条件的基础上,综合运用NCS自然色彩系统、LCH色彩空间模型等国际色彩编码体系,构建出一套具有文化象征意义与媒介适配能力的三色主调视觉体系:桥梁橙(Bridge Orange)、智慧绿(Verdant Intelligence)、记忆青(Heritage Teal)。

  三色主调各具语义——橙色作为视觉主色,传递出“连接”“温度”与“合作”的意象,象征中塞友谊之桥;绿色承载生命力、成长性与启发性,回应展览的教育背景与科技基调;深青色则象征知识沉淀、文化厚度与理性精神,在视觉节奏上起到安定与延展的作用。三者在视觉层面构成文化温度—知识张力—理性底色的三维结构,共同构建出展览叙事的色彩骨架。

北印携手塞尔维亚科技馆 以科技艺术赋能中塞七十年友谊新表达(图7)

  此外,设计团队注重色彩与媒介之间的响应关系:在明暗光区、反射/透射式全息介质上的色彩转译经过多轮技术测试与物理调试,确保视觉语言在各类印刷物料与空间装置中的统一呈现与沉浸感传达。色彩搭配强调对比与层次并存、感知与符号互构,不仅在展览空间中建立起强识别度与引导性,也在心理层面激发观众对“文明交汇”的视觉联想。

  该色彩系统被广泛应用于展览主视觉、海报设计、空间导视、中塞英三语手册、明信片、茶杯、互动物料等系列媒介中,构成高度一致的跨语境视觉系统。展览传播物料方面,包括悬挂式竖幅、立式引导牌、动态邀请函、社交媒体传播图卡等多维设计,实现了线上线下全场景传播闭环。同时在展厅设置了观众打卡区,构建“可沉浸、可传播”的互动记忆节点,提升展览的公众参与度与文化可见度。

北印携手塞尔维亚科技馆 以科技艺术赋能中塞七十年友谊新表达(图8)

  整体视觉系统不仅服务于展览的信息引导与表达统一,更作为一种跨文化的“视觉叙事语法”,在不同观众的文化认知体系中激发感知共鸣,实现视觉语言与情感逻辑的有效融合,进而为中塞友谊赋予独特的美学表达路径。

  在长达十余个月的展览筹备过程中,中塞双方通过线上会议、邮件往来、高频调整等方式不断细化展览方案,项目团队完成了从视觉设计、色彩体系、展品策展、空间布置到多语种文本翻译等全流程工作。北印教师携带展品与相关物料在一周之内完成了全部布展工作,包括灯光调试、空间分区调整及展品定位等关键任务,展示了高度的专业协作能力与高效的执行效率。

北印携手塞尔维亚科技馆 以科技艺术赋能中塞七十年友谊新表达(图9)

  团队还为展览量身打造了一支多段式动态视觉影片,作为开幕导入和展陈氛围构建的重要媒介。影片分为四部分:第一段《洲际光链》展现宇宙星系与中塞文明交汇;第二段《丝路山水》融合中国水墨与数字动效,体现文化传播;第三段《光影之舞》通过图腾循环构建多元审美语境;第四段《共生万象》展现自然、科技、和平与友谊的未来图景。影片节奏灵动、层次分明,营造了沉浸式观展体验。

  展览现场人流络绎不绝,贝尔格莱德市民、师生、媒体代表等纷纷驻足打卡与交流,多位参观者表示“首次体验如此震撼的光影展览”“感受到中塞文化的真实连接”。多家媒体包括新华社、塞尔维亚国家通讯社Tanjug等同步报道,评价此次展览为“一场跨越时空的科技对话”。

北印携手塞尔维亚科技馆 以科技艺术赋能中塞七十年友谊新表达(图10)

北印携手塞尔维亚科技馆 以科技艺术赋能中塞七十年友谊新表达(图11)

  此次“光印”展的成功举办,不仅为学校与塞尔维亚科学技术馆的未来合作奠定了坚实而良好的基础,更为双方在国际文化交流领域的深入探索提供了新的契机。目前,双方正积极开展深入交流与合作,携手为2027年塞尔维亚世博会的成功举办贡献智慧与力量,共同书写中塞文化交流合作的新篇章。

  展望未来,北京印刷学院全息艺术实验室将持续发挥其“创意设计与创新技术”深度融合的独特优势,

  借助先进的科技媒介,生动讲述中国故事,向世界传递中国声音,展现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与时代风采,推动中华优秀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与弘扬。同时,积极拓展在“数字丝路”背景下的国际教育、科技与文化交流合作新路径,为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与合作作出新的更大贡献。返回搜狐,查看更多